搜索

您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创新实验室 - 正文

创新实验室


 

 

徐州曹氏香包创意产品的市场定位 

Market Positioning of Xuzhou Cao’s Sachet Creative Product

 

 

 

者:施静

师:丁志华

 

 

 

 

 

 

 

市场定位是指通过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建立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形象,为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徐州曹氏香包”是我国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之一,根源于徐州 2600 年城市文化的熏陶,徐州曹氏香包极具地方特色,但是在现代化环境下,曹氏香包发展的并不是特别好。本文以徐州曹氏香包为例,针对曹氏香包目前营销上存在的问题,讨论对曹氏香包具体定位的方法,立足于对徐州曹氏香包的营销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曹氏香包进行定位,确定了曹氏香包“”的地位,以及介绍了将定位推向目标群体的建议。本文在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的方法。针对目前曹氏香包营销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定位的重要性。第二章对本文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进行了梳理,文化创意产品的概念、市场定位的概念和新媒体概念,针对目前国内对文化创意产品在营销策略上的研究现状,以及针对文化创意产品营销定位的研究现状。第三章针对徐州曹氏香包进行了营销环境分析,从宏观环境、徐州曹氏香包的竞争环境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市场细分的标准。第四章作者根据收集的消费者数据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分析了消费者购买曹氏香包的动机、偏好以及目的。第五章作者根据细分标准对曹氏香包的市场进行了细分,梳理目标市场选择的依据以及选择的策略,最后确定了曹氏香包的目标客户群:18~30 岁,有较高的文化程度,生活压力较大、处于学业繁忙期或者初入职场的年轻群体,并且针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特征进行销售主张的梳理。第六章针对既定的目标客户群的媒体使用习惯,讨论了如何进行定位在目标消费群心中的扎根,从新媒体入手,结合当下大热的体验经济,对曹氏香包的定位推广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几点建议。

该论文有图 19 幅,表 29 个,参考文献 74 篇。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细分;市场定位;



  I

IV

1

1.1 选题背 1

1.2 选题意 3

1.3 研究方 5

1.4 研究内 5

1.5 研究技术路线 5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 7

2.1 理论基 7

2.2 文献综 11

徐州曹氏香包的营销环境分 16

3.1 宏观环境分 16

3.2 竞争环境分 20

消费者对曹氏香包购买行为分 22

4.1 问卷设计与问卷收 22

4.2 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 26

4.3 消费者偏好分 36

4.4 消费者需求分 43

徐州曹氏香包市场定 46

5.1 SWOT  46

5.2 市场细分标 47

5.3 目标市场选 49

5.4 徐州曹氏香包市场定 52

徐州曹氏香包发展展 55

6.1 线上新媒体传播展 55

6.2 现场互动体验传 57

58

参考文 59

翻译部 62

附录:徐州曹氏香包消费者购买意愿调查问 91


 

 

1-1 研究技术路线图

Figure 1-1 research technology roadmap


 




 

2-3 营销定位研究文献关键词分布

Figure 2-3 keyword distribution of marketing positioning research literature




 

4-8 年龄对曹氏香包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Figure 4-8 age effect on consumers' purchase intention of cao's sachet

参考文献

[1]迈克尔J贝克.市场营销百科.李恒,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罗瑟瑞夫斯.实效的广告.张冰梅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3] 刘巍. A 项目的产品定位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4] 金元浦编.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陈少峰,张立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 王月芳. 博物馆文化商品开发与营销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7] 白晶. 博物馆衍生商品的开发与营销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8] 王仲,高悦.“非遗”视野下的扬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析[J].设计,2016(09):45-47.

[9] 刘宇, 张礼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本位基因的思考[J]. 山东社会科,2012(11):94-97.

[10] 杨慧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11] 路海兰, 赵澄. 探析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思维对苏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借鉴[J]. 艺术科,2016,29(10):7-8.

[12] 陈梦男. 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13] 罗微,高舒.2016 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J].艺术评论,2017(04):18-27. [14]罗微,高舒,韩泽华.2015 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J].艺术评

,2016(10):84-92.

[15] 罗微,吴昊,韩泽华.2014 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J].艺术评,2015(04):32-41.

[16] 舒晋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五大问题[N]. 中华读书报,2011-11-30(001). [17]孙煜棋.本溪满族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18]陈柏福,杨辉.“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7,24(03):23-32.

[19]曹若青.浅谈徐州民间工艺品香包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4(20):87-88. [20]陈鑫.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1]渠丹丹.传统服饰品中的徐州香包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2]杨永成.从庆阳香包谈特色文化产业发展[J].发展,2005(05):59.

[23]穆昭阳.大众媒介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6(04):25-28. [24]王勇.天晴甘平市场定位战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25]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6]邢宏亮,杨希.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J].包装工

,2017,38(04):51-55.


[27]郑高杰,陈明珍.汴绣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纺织科技进展,2009(03):27-29. [28]刘凤尧.徐州传统手工艺香包包装的市场化研究与开发[D].天津科技大学,2017.

[29] 王欣. 当代苏绣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0] 王燕,于甜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分析——以淄博五音戏为例[J].中国商贸,2013(16):88-91.

[31] 邓文柔,汤晟,钟方鑫.探究“互联网+”模式下传统技艺文化创意产业——以“双林夏布”为例[J].北方经贸,2017(02):97-98.

[32] 刘壮,谭宏.基于消费者偏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04):85-89.

[33] 刘慧,宋青勇.夏绣产业发展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5,20(01):51-54.

[34] 谭丹,范小敏,牟媛.蜀绣消费现状调查及趋势分析[J].纺织导报,2014(03):76+78-79. [35]贾劝宝,曲涛.庆阳市特色文化产业开发及对策研究[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

,2008(03):15-18.

[36] 贾劝宝,曲涛.庆阳市特色文化产业开发及对策研究[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03):15-18.

[37] 张毅. 教辅类报纸的营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38] 李海清. 中小银行的市场营销定位分析[D].天津大学,2012.

[39] 祝峰. 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2013.

[40] 刘捷. 顾客价值导向的房地产营销战略定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

[41] 白岚. 基于服务营销视角下的我国家电企业营销策略探析[D].吉林大学,2011.

[42] 程昆,吴倩,储昭东.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J].经济问题,2009(02):97-99. [43]杨宝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企业经济,2011,30(05):76-78.

[44] 赵亚男. 城镇文创产业文化品牌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12.

[45] 沈世伟,Morice Jean-Ren.法国古村镇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品牌网络模式研究——以 “特色小城”协会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0(07):39-44.

[46] 孟浣女. 数字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的品牌塑造和发展趋势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

[47] 何巨然. 徐州城市文化的视觉形象在文创品牌中的延展[D].齐鲁工业大学,2017.

[48] 李青. 地域性文创产品品牌符号设计[D].湖北工业大学,2016.

[49] 李晓梅,刘欢,许冰雪,郭雅丽,孙惠娟,李润田.敦煌文创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的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3):209-211.

[50] 廖文杰,程善兰,梁青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文化金融融合的特征、问题与建议——以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为例[J].文化产业研究,2017(03):159-169.

[51] 肖湘女. 众筹模式:小微文创企业现融资新渠道[N]. 北京商报,2013-08-23(A01).


[52] 张小慧. 基于电商平台的沈阳特产包装与品牌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

[53] 易丹. 我国高校文化创意产品营销传播研究[D].湘潭大学,2017.

[54] 叶航. 典型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55] 张小攀. 我国博物馆文化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56] 徐莹. 基于慢生活理念的轻手工文创作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57] 肖红艳. 基于新媒体的城市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探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7.

[58] 黄璟. 旅游企业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华侨大学,2014.

[59] 王亚涵. 基于信息时代的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9. [60]刘砚. 新媒体营销变革[D].复旦大学,2008.

[61] 崔国华. 体验营销概念及其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4.

[62] 梁强. 面向体验经济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发与营销创新[D].天津财经大学,2008.

[63] 沈晖.基于城市品牌的南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562-563.

[64] 马晚. 媒体融合背景下独立书店的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7. [65]厉建梅.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与旅游品牌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6.

[66]申冰.洛阳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6,38(04):132-135. [67]黄丽.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与营销[J].市场研究,2016(07):33-34.

[68]王卓.历史文化街区品牌塑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

[69]王利群.景德镇陶瓷创意产品市场运作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5. [70]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

[71]陈紫薇.众媒时代中国纪录电影的口碑营销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08):89-90. [72]孙增兵.中小企业网络口碑营销传播渠道策略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04):174.

[73]段梦雅,刘蓓琳.基于网红经济的“去哪儿网”营销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8(02):29-30. [74]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谢伟山,范爱东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上一篇:《京剧主题文创与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创意经济环境下的徐州曹氏香包文创产品与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