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非遗进劳动课堂”联合矿大附中非遗教学活动10月17日,中国矿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矿大附属中学联合推出的“剪纸艺术传承与实践”系列课程正式启动,本次系列课程自11月中旬启动,历时两个月,共开展八次主题教学。由中国矿业大学艺术学院的优秀学生担任主讲教师,课程面向矿大附中初一年级学生,通过“高校+中学”的联动模式,搭建起传统文化传承的新平台。课程设计颇具匠心。课程逐步深入,阴阳刻法、吉祥纹样...
“旷世流年薪火相传”徐州香包文化交流2024年11月11日,来自波兰的访问团来到江苏省中国矿业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开展国际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实践课堂。孙亚云教授以“旷世流年薪火相传”为主题生动地讲述了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传承与制作。邓嘉颖同学、孙皓原同学为此次课程的助教,在香包缝制过程中指导外国友人香包缝制。 孙亚云教授非遗文化分享外国友人听讲邓嘉颖同学指导香包制作孙皓原同学指导...
体验多彩非遗,感受文化之美——矿大举办徐州国家级非物质物化遗产进校园活动2024年11月6日下午,“体验多彩非遗,感受文化之美”徐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中国矿业大学力行楼举办。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陈文,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朱泓,徐州文化馆党支部书记杨孝军,中国矿业大学团委副书记徐彤彤,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许梓楠,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广文,徐州...
“旷世流年 薪火相传”徐州香包文化交流2024年10月16日,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访问团来到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开展国际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实践课堂。孙亚云教授以“旷世流年 薪火相传”为主题生动地讲述了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传承与制作。邓嘉颖同学为此次课程的助教,在香包缝制过程中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孙亚云教授在讲述香包知识 外国友人认真学习香包知识 邓嘉颖同学在教外国友人缝香包 外国友人...
以包交流 隔岸留香5月27日,在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徐州香包),本次活动以端午香包制作为学习主题,旨在为来自马来西亚不同学校的同学分享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矿业大学文化,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非遗工坊社团指导孙亚云教授的讲解下,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积极动手参与到活动中。活动现场,孙老师先对香包的缝制、香料的用途、香包图案的来源等进行了讲解和演示。随后为大家指导了香包的制作...
探秘香包文化 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一场特殊的云课堂活动近日在中国矿业大学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举行,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和制作香包,增强学生们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徐州香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在这次云课堂上,中国矿业大学的师生们不仅学习了香包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技艺,还亲手体验了香包的制作过程,...
一花一世界 一染一生辉本月7日,在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徐州香包),本次活动以手工扎染为学习主题,在社团校外指导孙老师的教授下,参与的社团成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积极动手参与到活动中。活动现场,孙馆长先对扎染材料、染料和六种扎染手法进行了讲解和演示。用橡皮筋等各种工具把扎染的布包用不同的手法捆扎起来,捆扎方式会对最后扎染的留白有直接关系。参与者每人都积极用自己的灵感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成品...
“手艺传心——非遗之美的奇幻漫旅”联合策划活动启动 3月5日,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春耕开始。中国矿业大学非遗工坊学生社团和图书馆在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徐州香包基地联合开启了“手艺传心——非遗之美的奇幻漫旅”活动。本次启动旨在策划即将到来的读书节和校庆日的展览活动,确保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创新性和教育性。 会议吸引了多位重量级嘉宾的参与,其中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旷世流年 薪火相传 传承文化瑰宝体验千年传承的魅力匠心独具体验传统文化共创未来 12月23日,国际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实践课堂第43讲“旷世流年,薪火相传”在非遗工坊开展。这节课是孙亚云老师面向国际学院马来西亚短期学生团开展的,讲解丰富有趣,不少同学被非遗文化所深深吸引。 在非遗工坊社长贺文华和学生许依婷的辅助与指导下,马来西亚的同学进行了“旷世流年”香包粽子的制作,在一针一线中,感...
非遗工坊第八期小署节气科普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小 暑 Slight Heat楼台倒影入池塘,绿树阴浓夏日长 01节气简介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