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世界文化是由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汇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总结自己的民俗文化,正是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这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召唤。 目录
本数字副本仅供我单位内教学与科研使用,请于下载20日内自行删除,严 禁外传!违者所产生的一切版权纠纷由个人承担。
草编,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本书以朱辛伟的扎染作品为案例,介绍扎染的基本历史传承、扎染的基本创作流程,以及朱辛伟扎染创作的过程及灵感解析。此外,全书呈现了作者本人创作的201种现代扎染纹样作品,系首次向公众面世,涵盖扎染技法、材料的各类层面。可以说,该书兼具工具价值和鉴阅价值。 朱辛伟,1954年出生于浙江桐乡,中国最早运用传统扎染表现现代艺术思想与形式的艺术家。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扎染作品展。自1996年起,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至今,受聘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从事染织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学术兴趣点为中国传统防染印花工艺。 张博,1992年出生于河南灵宝。2011—2018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获学士、硕士学位。现工作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服装系。主要学术兴趣点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
刺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 艺之一,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作 为“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享誉 中外。 柳炳元先生是老一辈的著名苏 绣图案设计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 主题鲜明,寓意吉祥,造型生动而 活泼,章法布局合理,突出了苏绣 的特点,既体现出传统工笔画的深 厚功底,又富有装饰美感。本事收 集他的作品300幅,按龙、凤、狮子、 孔雀、仙鹤等20多个专题编辑而成, 对工艺美术设计者及绘画爱好者有 较大的参考应用价值。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设计艺术是工业革命前世界造物艺术史上,最完整也是最成功的范例,以往对造物历史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工艺技术,本书立足于“设计艺术”的学科命名,凸显出造物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 上编为历史研究,论述了中国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演进脉络,提出了“阶段性突破推进”的设计史运行理论,将中国设计艺术史分为三个大时段:第一时段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设计的发展时代,在汉代形成了造物设计完整统一的体系,延续两千前而基本不变。第二时段从魏晋至两宋,是中国设计的黄金时代,不断借鉴融合外来造物因素,促进了风格的转变,宋之前是意匠化设计,宋之后倾向于写实设计。第三时段从元代至现代,是中国设计延续更新的时代,设计分化为上层和民间两大主流。 下编为专题研究,对造物设计的原生状态、演化过程的动力结构等,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做了深入的探索。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是1997年7月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文史类书籍,作者是赵志忠。 [1
《中国历代刺绣缂丝鉴赏 与投资》以宫廷服饰和艺术类刺绣、缂丝为主要介绍对象,梳理中国历史上刺绣与缂丝的发展历程、地域门类,并向读者介绍各时代有代表性的作品,还原其创作的 历史环境,归纳总结其工艺特色、艺术特征,为引导广大织绣收藏爱好者如何藏真品、藏精品、藏名品,提供了明晰的思路,亦给刺绣、缂丝的鉴赏与投资市场注入 一缕理性的清风。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草编材料的加工方法及工具介绍;草编原料;草料的选取与加工;草编使用工具;草编编织方法;挑压法;编辫法;缠绕法;绞编法;收边法;盘花法;编结法;草编制作范例;麦草编制品;苇草编制品;玉米皮编制品;棕编玩具;草编制品的品种、产区及保存方法;草编制品的品种; 草编制品的产区概况;草编制品的保存方法;草编制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