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创新实验室 - 正文

创新实验室

面向智能环境的

中国传统中医药香包文化创新设计

Innovative Desig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chet Culture for Intelligent

Environment








者:陈志珂


师:孙亚云副教授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其底蕴深厚,内涵丰富,作用突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徐州香包,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工艺成熟,艺术特征突出,代表了人们的美好祝福,高雅的生活情趣,丰富的精神生活,高尚的艺术审美。传承中医药香包文化,促进中医药香包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本课题是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的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遵从生态设计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非遗资源,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徐州香包,智能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医药香包文化的深入挖掘,将中医药与香包相结合,使香包更具抵抗病毒,祛除蚊虫,防治感冒,预防手足口病等多种功能。同时,从传统文化中提炼设计元素,融合现代设计手法,对中国传统中医药香包文化进行创新设计,使传统中医药和香包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通过智能环境展示,丰富传播形式,促进中国传统中医药香包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内容与方法,研究难点与创新点;第二章通过对中医药发展历史的梳理,中医药特点的介绍,中医药传承价值分析,中医药相关文创产品进行调研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文化可视化系列设计;第三章通过对徐州香包的历史发展研究,徐州香包的发展困境分析,中药香包的可行性分析,确立设计原则,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线索,对中药香包配方进行再设计;第四章对智能环境进行详细剖析,对中药香包在智能环境的展示和推广进行再设计,并探讨了中药香包的市场现状和推广方法;第五章对本次设计进行了总结,并对中药香包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该论文有图 67 幅,表 3 张,参考文献 30 篇。


关键词:智能环境;中医药香包文化;传统文化;创新设计









摘要 I

目录 V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研究现状、内容和方法 2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3

2 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可视化设计研究 5

2.1 中医药历史发展研究 5

2.2 中医药的传承价值研究 6

2.3 代表性中医药产地研究 7

2.4 中医药文创产品调研 8

2.5 中医药文化可视化系列设计  12

3 中国传统香包发展困境与再设计 20

3.1 中国传统香包历史发展研究 20

3.2 中国传统香包发展困境分析 20

3.3 中医药香包的可行性分析 21

3.4 中医药香包设计原则 21

3.5 中医药香包配方研究与设计 22

4 智能环境下中国传统中医药香包设计与实践   29

4.1 智能环境分析 29

4.2 中医药香包在智能环境下的设计 29

4.3 中医药香包的市场分析与推广 32

5 结论 34

5.1 研究成果 34

5.2 展望 34

参考文献 36

翻译部分   38







参考文献

[1]  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2]  孙腾. 民间工艺之徐州香包的艺术研[J].传播与版权,2016(12):114-115.

[3]  刘彤瑶.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路径探索——以徐州曹氏香包为例[J].

[4]  颜云.徐州香包造物艺术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5]  时迪,王逢瑚.坚持可持续设计理念的社会创新与服务设计[J].美与时代

[6]  杨媛媛.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本土设计创新[D].湖南大学,2008.

[7]  郑思思,褚乐阳,谭悦,陈卫东.非遗文化资源的再设计与利用研究[J].艺术科,2019,32(03):18-19+109.

[8]  秦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9]  李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J].艺术设计,2007.

[10]  朱晓洁. 民间工艺传承视角下徐州香包的艺术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 42-43.

[11]  石峰.基于香包艺术探索徐州传统民间工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J].科教文汇 (上旬),2018(08):60-61.

[12]  魏鹏举.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与特征[J ] .文化月刊,2010 102):51-53

[13]  钱璐.本草纲目版式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

[14]  李时珍(明). 图解本草纲目:识中国第一药典[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5]  李时珍(明).本草纲目[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

[16]  邱海云. 中医药文化特征及功能[J ] .甘肃中医,2010 231):65-66

[17]  马香品.《黄帝内经》生命哲学研究.河北医科大学,2009.

[18]  王丽. 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建设方向初探[J].天津中医药大学,2014.

[19]  吴剑坤. 中草药图鉴:330 种中草药的特性与功效[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0]  崔树德. 中药大全[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1] 申俊龙,王希泉.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知识创新[M].科学出版社,2017.

[22]  单堇.现代中医药文化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 2015.

[23]  新华社.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N]新华社,2016.

[24]  刘洋.艾草在现代日用品设计中的研巧与实践[D] . 中国美术学院硕±学位论文,2015.5.

[25]  王少宇.《中医药文化及其视觉传运设计研究》.  [D]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26] Hilary du Cro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ducation and Museums   [J].ResearchGate, 2012(9).

[27] F.Lenzerini.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Living Culture of Peoples[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Law, 2011(01) .

[28]   N.Silberman.Beyond   Theme   Parks    and   Digitized   Data: What    Can   Cultural Heritage Technologies Contribute to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J]. CAIN et al, 2004, 3(4).

[29]  Chang-long  Liu,Xiao-fei  Han. A  New Breakthrough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 Culture in “Internet +”Background[P]. Proceedings of  the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Management Science (ERMS 2018), 2018, 2(1).

[30]   Helaine   Silverman   &   D.Fairchild   Ruggles.   Cultural Heritage and   Human       Righ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roperty, 2008,15(4).


下一篇:《花溪苗绣造物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