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建设基地的展示空间
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exhibition space design of sachet
construction bas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作 者:李政昊
导 师:杨勇副教授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对中国本土造成冲击,使得很多优秀传统手工艺渐渐淡出人们视野。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展示空间设计这一课题的思考和研究,立足于传统手工艺复兴这一重要任务、特殊背景下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展示纪念馆为研究对象 , 运用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展示空间设计的相关概述、运用、意义和影响进行了阐释。响应国家传统手工艺振兴计划的号召,以中华民族自我文化认同的视角下,通过展示设计来打造传统手工艺文化展示纪念馆,提高活动嘉宾吸引力具有历史文化感的展示空间设计,获得全新视觉效果。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展示空间设计,以“一城、一人、一香包 ”为主题,体现一项传统手工艺与一座城市和一代传承人之间的传奇故事。通过以曲阜传统文化展示馆,结合其他展示空间研究,分析香包文化、传统手工艺文化色彩、传承现状,最后通过设计论证法,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建设基地展示空间设计为例,站在文化的角度,以香包文化、传统手工艺文化色彩、传承现状入手,针对感官体验、情感体验、行为体验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空间的设计。旨在优化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文化以及衍生品展示活动体验感受,同时扩传统香包手工艺历史文化的传播,进而实现唤醒、保护、传承。
关键词:展示空间;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传承保护;唤醒
图 1-4-1 框架记录图(自绘)
参考文献
[1]杨阳.香包--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2]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05.
[3]谢华.精编黄帝内经[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5.
[4]王金华等. 中国民间绣荷包[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7.
[5]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7.
[6]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7]包泉万. 中国民间荷包[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8]章用秀.鉴藏香荷包[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9]张辰龙,黄世佐.香包与医疗保健[J] .亚太传统医药, 2007.
[10]効天庆. 从"香草"的美学意蕴看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建构[J]. 甘肃高师学报,2009(03) .
[11]张权.苗药防感香囊对小鼠外周血 NKp46 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09) .
[12](意)埃佐 ·曼奇尼著钟芳/马谨译.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设计导论[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
专著[M];期刊[J];论文集[c];学位论文[D];标准[S];报告[R];专利[P];报纸[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