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创新实验室 - 正文

创新实验室


 

 

“思政+香包文创产品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Political Thought" +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者:朱顺顺

     师:刘满芝副教授

 

 

 

徐州有着非常悠久并且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徐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丰富多彩。其中徐州香包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头戏。随着现在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徐州香包"不停的进行改革创新以此来适应市场需求,徐州香包被赋予了现代艺术的魅力。当前徐州香包也面临客户老化、文化价值传承艰难、营销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消费者需求等问题。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现如今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企业理应重视并采用新媒体整合营销模式的应用和分析,利用新媒体优势制定有效的企业发展策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社会群体并形成满足社会需求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思政与文化相融合,能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和人们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本文就是将思政、徐州香包、整合营销三者串联起来,分析徐州香包的市场,分别从徐州香包的现状与发展,徐州香包市场存在问题,徐州香包的宏观环境分析,微观环境分析以及SWOT分析这几个方面来了解徐州香包的市场现状。把思政的内涵及含义赋予在香包的图案设计当中,设计出具有时代意义并且富有社会精神的香包图案,并且在香包的广告推广中利用思政的思想,将文化线索贯穿于香包的推广中,达到提高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底蕴的目的,并且对徐州香包做出具体的整合营销策略,分别为整合全渠道营销、广告营销策略、销售促进策略、人员销售策略、直复销售策略、网商营销策略、社交营销策略

该论文有图2幅,表2个,参考文献24篇。

                       

关键词:思政香包整合营销策略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研究内容和目标  

1.3研究方法与框架  

2 理论基础  

2.1思政的概念及内涵  

2.2整合营销传播  

2.3香包文创产品整合营销策略  

3 徐州香包文创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3.1徐州香包文创产品营销现状和问题  

3.2徐州香包文创产品营销的宏观环境分析(PEST)  

3.3徐州香包文创产品的微观环境分析  

3.4SWOT分析  

4 徐州香包文创产品整合营销传播的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  

4.1市场细分  

4.2目标市场选择  

4.3目标市场定位  

5 徐州香包文创产品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5.1整合营销设计  

5.2 整合全渠道资源  

5.3广告传播策略  

5.4销售促进策略  

5.5人员销售策略  

5.6直复营销策略  

5.7网商营销策略  

5.8社交营销策略  

6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研.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的怀旧风及怀旧营销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4):89-90.

 [2]张红,白瑞.辽宁传统手工艺与地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163-166+171.

 [3]林华兰.新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的媒介营销趋势与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06):63-64.

 [4]易晓菲,刘玮.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5):153+179.

 [5]黄滕.雅安市名山区茶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J].商讯,2020(08):6-7.

 [6]汪元元.自媒体时代下IP类文化产品的运作模式与发展——以僵小鱼为例[J].品牌研究,2020(05):79-80.

 [7]朱丽莎.晋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J].农家参谋,2020(05):226+229.

 [8]洪莹.网络环境下饲料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创新——评《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饲料,2020(05):120.

 [9]白云华.刍议韩国文化产业及“韩流”市场营销下的经济效应[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2):15-16.

 [10]龙思雨,何蓉,刘玉娟,龚子铭,龚潼.以文创产品为浅析工业设计与市场营销关系[J].大众标准化,2020(04):127-128.

 [11]杨诗.我国影视产业现状及营销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4):16-17.

 [12]李斌,潘理.新时代赣南红色文化市场化传播策略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0,39(01):24-29.

 [13]刘冬雪,彭爽.我国品牌创意命名困境与创新性策略探究[J].江汉学术,2020,39(03):116-122.

 [14]柳邦坤,樊晶晶.江苏淮河文化产业发展探究——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背景[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1):83-88+108.

 [15]陆耿.产出导向下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其实践考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22(01):136-139.

 [16]邢樾.数字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内容生产与营销传播的新趋势探析[J].生产力研究,2020(01):71-75.

 [17]耿青青. 产业价值链视角下数字文化企业连续并购绩效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20.

 [18]邓晨光,张菁菁.“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产业新发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51-59.

 [19]刘文华,钟馨.创新融合视角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13.

 [20]林存文. 文化资源产业转化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2019.

 [21]王爱莉.文博单位文创商品研发的市场开发与定位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18):228-230.

 [22]闫芳.市场细分STP[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140-141.

 [23]吴隽,肖薇薇.产教融合视域下非遗文创产品的培育与销售[J].销售与管理,2019(12):89-91.

 [24]赵娟.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20(10):128-129.

下一篇:《面向智能环境的香囊纹样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