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创新实验室 - 正文

创新实验室

 

 

 

 

“好吉了”非遗香包与传统吉祥纹样同构下的文创及展示空间设计

"Good luck"—Cultural Creation and Exhibition Space Design Under the Same Structur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achet and Traditional Auspicious Patterns

 

 

 

 

 者:靳李艳

 师:孙亚云副教授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开展非遗主题项目,拓宽非遗项目保护传承面,相应的,市场上的文化产业链也争相迸发,各种文化工作室和博物馆文创机构活跃于市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和非遗香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但同时也正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导致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人类视野,非遗香包同样也还仅仅是活跃在其自身的专卖店以及一些年迈人群当中,为响应国家号召,依照国家颁布非遗保护政策,我们都应该更好的去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但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文化创意产品因为追求经济上的利益还是有些不尽人意。挖掘非遗香包和传统吉祥纹样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了解当代潮流文化的趋势发展,解析文化的商业价值,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将非遗香包自身的吉祥寓意和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相融合,相发展,创造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文化形式,让非遗融入大众日常生活,让非遗活起来,从而达到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的“传”和“承”。

 

该论文有图34幅,参考文献21篇。

关键词:吉祥纹样;香包;价值;文化创新 

 

 

 

 

 

 

 

摘要…………………………………………………………………………………I

目录………………………………………………………………………………III

1 绪论………………………………………………………………………………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1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2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3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3

2 非遗香包的文化梳理及解析…………………………………………………… 5

2.1 香包的历史发展及装饰艺术特征………………………………………………5

2.2香包吉祥纹样语言的来源分析…………………………………………………7

2.3 徐州香包吉祥纹样的形、意语言特征…………………………………………8

2.4 徐州香包的制作工艺分析………………………………………………………8

2.5 本章小结…………………………………………………………………………8

3 传统吉祥纹样的文化内涵………………………………………………………9

3.1中国传统吉祥纹样………………………………………………………………9

3.2 传统吉祥纹样与香包结合所得文创产品的当代价值………………………10

3.3 本章小结………………………………………………………………………11

4 案例分析与吉祥纹样文创产品调研现状……………………………………12

4.1吉祥纹样在文创产品中应用案例分析和设计启示……………………………12

4.2吉祥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现状……………………………………………13

4.3消费人群调研及分析……………………………………………………………13

4.4 本章小结………………………………………………………………………14

5 吉祥纹样在文创设计中的研发实践…………………………………………15

5.1 设计定位分析…………………………………………………………………15

5.2 设计构思………………………………………………………………………15

5.3 吉祥纹样插画设计……………………………………………………………15

5.4 创新香包及其文创衍生品……………………………………………………16

5.5 空间环境展示设计…………………………………………………………17

5.6 本章小结………………………………………………………………………17

6 总结与展望……………………………………………………………………19

6.1研究总结…………………………………………………………………………19

6.2研究不足与和展望………………………………………………………………19

参考文献…………………………………………………………………………20

翻译部分……………………………………………………………………21

 

 

 

 

 

 

 

 

 

 

 

 

 

 


参考文献

[1]试论民间绣荷包的审美情感[D]. 宫楚涵.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2]中国民间荷包[M]. 泉万.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中国香囊及其文化[J]. 徐华龙,吕梁学院学报,2016(01)

[4]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图形在现代插画中的作用研究[J]. 卢博涵,现代装饰(理论),2015(04)

[5]融合与变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潘平,东南大学,2018

[6]新文创,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J]. 朱逸伦,郝雨.出版广角,2019年第12期.

[7]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形式下的创新探究[J]. 马浩瀚,中国民族博览,2019(12)

[8]关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吉祥寓意的研究[J]. 和杉,罗钟宇,畅澜润,李若辉.艺术科技2019(06)

[9]基于中国非遗品牌可持续性成长路径的案例研究[J]. 牟宇鹏,郭旻瑞,司小雨,周玲,汪涛,管理学报,2020(01)

[10]当代视觉传达设计背景下传统纹样的再设计研究[J]. 袁万成,艺术教育,2019(10)

[11]现代设计中传统图案的现代性转向探析[J]. 王宇,美术大观,2019(03)

[12] Jonathan Cagan ,Craig M Vogel. Creating Breakthrough Products.2001,20-35

[13]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应用研究[D]. 武秉政,山西师范大学,2018

[14]中国福禄寿喜图案[M]. 郑军,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

[15]中国吉祥文化漫谈[M]. 宁业高,夏国珍。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16]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图说 吉祥止止[M]. 郑军于鞍宁1999年

[17]吉祥图案.印象中国[M]. 叔戊,2000年

[18]非遗文创产业创客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张继荣,大众文艺,2017(20)

[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的新挑战和新对策[J]. 薛可,龙靖宜,文化遗产,2020(01)

[20]吉祥图案在满族服饰纹样中的民俗体现及应用分析[J]. 宋德风,张艳艳,智库时代,2020(02)

[21]Kevin Lane Keller, Donald R Lehmann.Brands and Branding:Research Findings and Future Priorities. Marketing Science,2005

 

上一篇:《非遗徐州香包建设基地 品牌定位及影响力提升研究》

下一篇:《面向智能环境的 中国传统中医药香包文化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