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有鲤”与非遗香包共构的空间
环境展示及文创设计
The Display of Space Environment and the Design of Cultural Creation of "Chinese Carp" and Non-relic Sachet
作者:刘伟怡
导师:孙亚云副教授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历史的积淀,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积累了几千年的古代智慧。鱼纹样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最常见、最经典的,是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许多领域蓬勃发展,特别是在艺术领域中。“鲤”与“礼”同音,本文通过讲述中国传统鱼纹样来表达中国的礼文化。在香包这种中国传统工艺品上应用吉祥图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香包的出现和发展完全伴随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丰富细腻的纹样蕴含着吉祥的寓意。吉祥图案不仅增加了香包的艺术价值,也提升了香包的文化价值。通过这些小物件,我们可以触摸到古老丰富而精致的情感内涵,了解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本文以鱼纹样图形语言为出发点,对其文化渊源、历史演变、吉祥寓意进行深入研究和分类,对鱼纹图案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通过对徐州香包的历史、工艺和艺术特点的研究,更好的展示中国传统鱼纹样图形语言在香包上的应用。创新香包其中包括香包的设计、造型、色彩和款式等的创新,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该论文有图36幅,参考文献28篇。
关键词:鱼纹图形;香包;传承;创新
目 录
摘要………………………………………………………………………………………………Ⅰ
目录………………………………………………………………………………………………Ⅲ
1绪论……………………………………………………………………………………………1
1.1选题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1
1.4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2
2非遗香包的文化梳理与视觉艺术特征…………………………………………………4
2.1香包的起源 ………………………………………………………………………………4
2.2香包形制的演变与发展…………………………………………………………………4
2.3香包的制作工艺分析……………………………………………………………………6
2.4香包的造型…………………………………………………………………………………6
2.5香包的装饰艺术特征……………………………………………………………………7
2.6本章小结……………………………………………………………………………………8
3鱼纹图形语言的文化梳理与视觉符号…………………………………………………9
3.1鱼纹图形语言的文化起源和历史起源………………………………………………9
3.2鱼纹图形语言的符号寓意………………………………………………………………10
3.3鱼纹图形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11
4案例分析与设计启示………………………………………………………………………13
4.1案例分析……………………………………………………………………………………13
4.2设计启示……………………………………………………………………………………14
5“中国有鲤”设计应用实践………………………………………………………………16
5.1调研…………………………………………………………………………………………16
5.2设计定位分析 ……………………………………………………………………………17
5.3设计构思……………………………………………………………………………………17
5.4“中国有鲤”品牌设计…………………………………………………………………18
5.5香包图案设计……………………………………………………………………………19
5.6香包的整体设计和文创衍生品设计…………………………………………………21
5.7空间展示设计……………………………………………………………………………23
总结与展望……………………………………………………………………………………25
参考文献 ………………………………………………………………………………………26
翻译部分………………………………………………………………………………………27
参考文献
[1]耿默,段改芳.民间荷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潘健华.女红中国女性闺房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3]陶思炎.中国鱼文化[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4]郑军.中国传统鱼纹艺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4.
[5]郑军,徐丽慧.中国鱼纹图案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6]袁源.如意绘:中国传统吉祥图案[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7]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8]渠丹丹.传统服饰中的徐州香包[D].苏州:苏州大学,2013.
[9]颜云.徐州香包造物艺术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8.
[10]周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1林伟.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12]刘坤.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吉祥文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13]蒙昌琼.传统鱼纹图形二次原创[D].重庆:重庆大学,2007.
[14]黄仲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传播策略研究[J].中州学刊,2014.
[15]洪婵.徐州“非遗”生产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
[16]孙腾.民间工艺之徐州香包的艺术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6,12.
[17]张淼.曹氏香包的科学与艺术价值研究[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
[18]李向北,曹巧琳.抽象的祈福——风水中的鱼文化[J].大众文艺,2010.
[19]孔维艳.中国民间鱼图形特征分析[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
[20]宁波,刘顺,何琳.中国古代鱼文化的隐喻意象与历史演化[J].中国渔业经济,2017.
[21]夏婷婷,屈佳宁,崔荣荣.汉族民间围腰荷包的造型艺术研究[J].设计与产品,2015.08.
[22]孙腾.民间工艺之徐州香包的艺术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6,12.
[23]张淼.曹氏香包的科学与艺术价值研究[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
[24] Itzkowitz·Matin.Concepts and cultures[M].Boston:Allyn and bacon,1995.
[25] P. H. Matthews.Morphology[J]. La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26] Roberts M.From ‘creative city’ to ‘no-go areas’-The expansion of the night-time economy in British town and city centres[J].Cities,2006.
[27] Higgs Eric.Nature by design[M].Cambridge, Mass:MIT Press,2003.
[28]Cunningham·Lawrenc,Reich·John.Culture and values[M].Fort Worth: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