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营销在徐州曹氏香包博物馆的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ce Marketing in Cao's Sachets Museum in Xuzhou
作 者:赵晓慧
导 师:肖国建 讲师
摘 要
徐州曹氏香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中最为出名的品牌,其传承人井秋红女士作为非遗传承人致力于曹氏香包的传播与发展。目前曹氏香包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战略能力缺失、市场营销理念滞后、品牌引力不大等一系列市场营销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模式---建设非遗博物馆在世界范围被广泛使用。曹氏香包博物馆是由井秋红女士个人投资所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承担着持续开发研究、学术论坛、主题讲座、精品展示、公共互动、社会教育等功能。但是曹氏香包博物馆存在着布局及展厅设置没能使参观者参与其中,没能引起参观者情感和文化共鸣,甚至无法引起公众入馆参观的兴趣;每个区域没有明确的主题和名字,之间的联系无法给消费者带来好的体验,导致无法产生消费行为等问题。那么如何在曹氏香包博物馆中提供给参观者良好的体验,引起参观者情感共鸣和思考成为本文所探讨的课题。
以体验营销的视角,提出体验、情境、事件、浸入、印象的体验营销组合策略,探讨体验营销在徐州曹氏香包博物馆的应用。通过优化徐州曹氏香包博物馆的布局和室内陈列,增加体验项目和体验服务,从而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受。最终达到在保留非遗产品原始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提升非遗产品的市场价值,引起公众对非遗的关注和体验者的消费行为。该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
—体验营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曹氏香包博物馆的应用研究提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的进程,达到非遗的“活态化”保护,使非遗在时代发展中创新。
该论文有图 12 幅,表 1 个,参考文献 31 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曹氏香包博物馆;体验营销
参考文献
[1] Lindsay Matthews, Jennifer Lynes, Manuel Riemer , Tania Del Matto , Nicholas Cloet.Do we have a car for you? Encouraging the uptake of electric vehicles at point of sale. Canada:Energy Policy100,2017,79-88.
[2] 王溯,傅贤治.体验营销与顾客体验价值分析模型[J].经济管理,2006(21).
[3] 吴声,场景革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 刘国伦.论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的演进及营销模式变革[J].商业时代,2010(34).
[5] 郑锐洪 ,杨蕾.体验营销:顾客体验价值形成与实现的二维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12,
(8).
[6] 黄敏学,徐珊珊,曾珣.网络时代的消费者会在沉默中爆发吗?[A].2007 年 JMS 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7] 金元浦.文化产业与体验经济[J].21 世纪商业评论,2006,(01).
[8] 赵朝峰.体验经济视域下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J].求知,2016,王月芳.博物馆文化商品开发与营销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9] 白晶. 博物馆衍生商品的开发与营销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10] 王 仲 , 高 悦 . “ 非 遗 ” 视 野 下 的 扬 州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发 展 模 式 探 析 [J]. 设计,2016(09):45-47.
[11] 刘宇,张礼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本位基因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2(11):94-97.
[12] 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13] 路海兰,赵澄.探析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思维对苏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借鉴[J].艺术科技,2016,29(10):7-8.
[14] 陈梦男.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15] 罗 微 , 高 舒 .2016 年 中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发 展 研 究 报 告 [J]. 艺 术 评论,2017(04):18-33.
[16] 罗微,高舒, 韩泽华.2015 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J].艺术评论,2016(10):84-92.
[17] 罗微,吴昊, 韩泽华.2014 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J].艺术评论,2015(04):32-41.
[18] 舒晋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五大问题[N]. 中华读书报,2011-11-30(001). [19]孙煜棋.本溪满族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20] 陈柏福, 杨辉. “ 互联网+ ” 背景下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研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7,24(03):23-32.
[21] [1] 郝苏民. 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6: 14.
[22] 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 [M]. 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6: 67 - 69.
[23] 邓婷.体验经济视角下开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秦皇岛: 燕山大学,2013: 8 -10.
[24] 刘小泉,王伟年. 体验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 3 : 10 - 16.
[25] 赵玲玲,冯娟. 体验视角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13 ( 14) : 208 -209.
[26] 张宏梅.文化学习与体验: 文化遗产旅游者的核心诉求[J].旅游学刊,2010,25(4)10
-12.
[27] 胡小东.发展的有意识,保护的 “无意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2(2): 97 - 101.
[28] 张静.体验视角下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2013: 31 -36.
[29] (美)B.H.施密特著,周兆晴译.体验营销[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8-79 [30]金元浦.文化产业与体验经济[J].21 世纪商业评论,2006,(01).2-17 [31]赵朝峰.体验经济视域下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J].求知,2016,(04).2-36